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一、潜心研读说教材
抽签结果出来了,是一篇略读课文《顶碗少年》。我马上找来人教版第十二册教材,认真研读了起来。
《顶碗少年》是第一单元的课文,单元主题是感悟生活。主要写一位少年在顶碗表演中连续失败了两次,但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在别人的鼓励下,面对压力,面对失败,挑战自我,仍然表演,最终取得了成功。文章主题鲜明,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这样一读教材,我对抽签结果的不满烟消云散。
带着庆幸,我又一次走进教材。无疑,《顶碗少年》能吸引学生,因为它情节虽简单但波澜起伏,尤其作者对少年的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适宜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所以,本文不仅适合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引导积累优美语言,学习表达方法。再读教材,我居然高兴我抽到了它,对自己上好课充满了信心。
二、准确定位说目标
教材研读透了,该确定教学目标了。我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关照:一是《语文课程标准》,二是年段教学目标,三是单元教学目标。
首先,《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段的阅读要求是:指导朗读、默读。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其次,本册的阅读要求,一是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训练;二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另外,本册教材第一组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据此,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4、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我把“把握主要内容,懂得人生哲理,学习表达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三、观察分析说学情
应该说,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有过失败的体验,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但他们对“惊心动魄”的感受与理解可能不是那么深刻。这是上课之前我们就充分估计了的。另外,怎样在学习体验的同时受到语言的熏陶与感染,学习表达方法也是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的。
其实,学情的估计也仅仅是预测而已,毕竟没有事先充分了解学生,不知道学生的起点到底在哪里。且待上课时去发现,去调整。
四、关注发展说教法学法
这篇课文的特色是情感真挚、强烈,容易使人受感染、被熏陶,但体会表演的“惊心动魄”并不容易。怎样突破难点?我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做充分的教学准备。首先是教师准备,研读教材,精选阅读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其次是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让学生带着充分的预习走进课文。二是选择适合的学法与教法。学法上突出以读为主——理清顺序初读,直奔重点再读,细节感悟品读,角色想象朗读,细节描写范读。教法上采取了四个策略:
1、读题想象创情
在教师激情导入板书之后,让学生二读课题,边读边在脑中闪现文中精彩画面,并指名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为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和课中的情感体验作铺垫。
2、咬文嚼字启情
语言是有温度的,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体现表演“惊心动魄”的场景、细节,抓住重点句,关键词,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让学生细细咀嚼,慢慢品味,于细微处体会表演的“惊心动魄”。
3、角色体验入情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其背后有无穷的韵味。要赋予语言鲜活的形象,使其充满生命力,就要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感悟丰富美好的情感。读了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顶碗少年,站在这里表演,你是什么感觉?
4、想象朗读表情。
五、优化组合说教学过程
围绕着我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
(一)、揭题反馈,把握主要内容(此环节预计5分钟)
此环节首先借单元导语导入,板书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接着让学生齐读课题,结合课前的预习想象画面,描述画面。对课前的
预习进行检测,让学生带着充分的预习走进课文学习。然后引导学生理清课文顺序,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内容,点拨学法。
【通过对课前安排的预习情况的检测,既能督促学生认真预习新知识,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二)、直奔中心,初识表演之惊心动魄。(此环节预计2分钟)
一是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作者评价表演的话,引导理解“惊心动魄”,在追问的基础上自然引出课文2—7自然段的学习。
(三)、聚焦细节,体会表演之惊心动魄。(此环节预计25分钟)
在学生默读2—7自然段,找重点、品细节、谈感受、读片段的基础上,体会表演的惊心动魄。
(四)、想象、写话,获得人生启示。(此环节预计8分钟)
此环节虽短,但很重要。在这个环节教学之前,我给了一个铺垫:引导想象老者的话。再让学生联系开头与结尾,认真读,读出体会。人生启示的获得就水到渠成了。
六、回味课堂说反思
回看教学流程,把握一个“情”字,勾画一根主线,牢记四个目标,抓住三个细节,课中有悟有读,教学上有细节有“粗节”。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课堂上也生成了一些精彩。上完这节竞赛课,我想了很多,现将自己的教学感受与各位同行分享。
1、精心预设,分步落实教学目标
本节课我确定了四个教学目标,怎样在各个环节去落实?我是这样做的:课前20分钟预习解决课文读正确的问题,纠正相关字的读音;课上读悟环节多种方式读,体会与读齐头并进。如此,第一个教学目标顺利达成。“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表达吮吸”在第一个教学环节落实,“懂得人生哲理”在第四教学环节落实。第三个教学环节主要达成第三、四个教学目标。
另外,关于人生哲理的感悟,虽然教学目标照搬教学参考时写的是“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但实际教学时,并没有牵引着学生往“失败乃成功之母”上靠,重在获得人生启示。
2、创新读题,搭设把握主要内容的阶梯
把握主要内容是高年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引导高年级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直接让学生说,效果不好。“要素串联法”无疑很方便。但在这样的竞赛课里,如何体现?难度大。我根 ……此处隐藏9932个字……舍小家”的高尚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感悟文本的能力,在阅读此类叙事性作品时能把握住事件的梗概,但对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有一定难度。他们刚进入青春期,情感丰富,对于作品中的人物命运感同身受。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从新课标的三个维度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从海子回家到不回家以及牺牲的过程中,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所饱含的人物的情感,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和高尚的理想。
4、 关注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海子回家和不回家的原因,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海子牺牲后海子爹娘说的那两句含义深刻的话。
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要抵达心灵,其主要途径是凭借语言文字,感悟文本的意义,并在感悟中生成情感。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自读感悟——圈点勾画——汇报交流——情感朗读——拓展延伸的思路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圈划词句、批注体会、赏析品读的方法来落实重点。体会海子爱家以及海子爹娘内心复杂的感情,感悟海子爱家更爱国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及方法
我以“找准切口,品读词句,凸显真情”为指导思想,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五大板块:
一、激情导入,渲染氛围
1、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让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和浓浓的亲情。
2、情感渲染:家是什么?家是人生的驿站,家是生活的乐园,家是避风的港湾,家就是离你心灵最近的地方,是你心头萦绕的那分永远的牵挂。
(意图: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情”。只有激起学生亲近文本的欲望,才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把不容易读准、不理解的词语作上记号。
2、引导学生运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查找工具书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重点纠正“拎”、“凛”、“亲戚”、“呜咽”的读音和“风雨无阻”、“天寒地冻”的意思。
(意图:《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扫清字词障碍是学习文本的基础。这样做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思考:这篇课文围绕回家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意图:叶老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我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的脉络,既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为后面的深入研读作铺垫。)
三、自主学文,感悟品质
在这个环节,我主要把课文分成“少年时代的海子回家难”和“中年时代的海子回家更难”这两个部分进行教学。
(一) 理解少年时代的海子回家难,体会他对家的热爱
1、学生自主读文,勾画出直接描述海子回家难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以下三个重点句通过讨论、交流和反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来感悟少年时代的海子对家的热爱,不论多难都要回家。
⑴ 海子气喘吁吁地说:“爹,娘,你们别不高兴,我没坐车,我是跑着回来的。”
⑵ 那一次,海子回家时,天寒地冻。娘老远就看见海子赤着双脚,一双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气跑回来了。
⑶ 海子看着爹娘,怯怯地说:“我没有穿鞋,我是光着脚跑回来的。”
2、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爹娘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并批注自己的体会。
3、交流汇报,感受爹娘内心的无奈、愧疚和对儿子的心疼。
(意图:高段的阅读教学除了书声琅琅之外,还应有潜心会文、静心阅读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相机进行语基训练:
(1)结合本单元的《积累与运用》的练习,理解省略号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把它作为一个亮点。
(2)设计选用关联词:“无论……都……”、“即使……也……”来描述少年时的海子回家的难和对家的渴求,对家的热爱,让浓浓的亲情来打动学生的心。
(意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深入感悟的基础上来进行语基训练,不但可以受到情感上的熏陶,而且培养了语文实践能力。)
(二) 理解中年时代的海子回家更难,感悟他爱岗敬业,为大家舍小家的品质。
1、出示学法“自读感悟——圈点勾画——汇报交流——情感朗读”,让学生根据这一方法自主学习18——26自然段,找出海子回家很少的原因。
2、探究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以下两个重点句,采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感悟海子对家有很深的眷恋。
⑴ “倒是海子的媳妇常常领着女儿,拎一堆花花绿绿的营养品回来,说是海子让带回来的。”
⑵海子牺牲时的临终遗言“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个月没回……”
(意图:阅读教学应重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学生交流自己身边或者了解到的警察的事迹,体会他爱岗敬业、爱国爱家、为大家舍小家的高尚品质。
四、突破难点,情感升华
1、以“海子是那么眷念他的家,他最终回家了吗?”这个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娘所说的话的含义,即:海子虽然牺牲了,但他崇高的品质却永远留在了亲人和祖国、人民的心中。从而突破难点。
2、创设多种情境,反复引导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海子回家了,再也不走了……”。
(意图:《新课标》在5——6年级阶段性目标中提到,要求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反复的引读中,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激发起他们对海子的敬佩之情,在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理想这一目标上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课堂在高潮中结束)
五、关注表达,学习写法
1、关注作者在文章中采用的对比写法表达人物的高尚品质。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和文中的标点符号,表达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是课文的精髓。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板书,帮助学生理清教学内容的思路,将教学内容结构化,清晰地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回家难
少年时代 中年时代
(爱家) (更爱国)
总结设计
回顾整篇文章的设计理念,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略读课文的特点,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注重了语文知识的训练,又注重了情感的熏陶。这样做,不正是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三维一体”的观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