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屏山》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3 20:16:29
《半屏山》教学设计

《半屏山》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半屏山》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半屏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听一听、哼一哼歌曲《半屏山》,培养学生为祖国统一而努力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以情带声演唱歌曲,用较深的气息支持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内涵。

教学准备:

歌曲谱例、歌曲mp3。

教学方法:

听赏法、故事法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导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歌曲,在学习之前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然后告诉我你们看完录像后的思想感情和录像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欣赏小品《一张邮票》片断,内容:一个台湾姑娘为自己在台湾生活50年不能回家见亡母的爷爷寻找风筝邮票的故事)学生回答。

2、讲述半屏山一山两分的民间传说。

师:回归祖亲的怀抱是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共同的心愿,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台湾同胞们是如何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的!(听歌曲)

三、教学新课:

1、节奏学习:

教师讲解、教授节奏时值,打法。

2、学习歌曲:

A、请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中所表达的深刻意义。 B、听录音,熟悉旋律。

C、学生跟琴视唱旋律,错处老师指导改正,在熟悉乐谱的基础上,跟琴演唱歌词。 D、分析歌曲及其演唱风格,在分析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歌曲意味深长,感人至深。台湾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同的心愿,我们这节是音乐课,但是请不要把它看作一堂普通的音乐唱歌课,在歌曲中同学们一定学会了很多,懂得了很多,那么我们就在这首带着无数中国人民心声的歌曲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吧!

《半屏山》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演唱歌曲《半屏山》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为祖国统一而努力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用较深的气息支持的发声方法演唱抒情歌曲的能力。

2、通过讲解及学唱歌曲,使学生初步掌握切分音的唱法。

重点难点:

1、以情带声演唱歌曲,用较深的气息支持演唱歌曲。

2、掌握切分音、G大调和e小调、F大调和d小调等音乐知识。

教学方法:

演示法、听唱法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弹琴,学生伴着音乐进入教室

二、导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歌曲,在学习之前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然后告诉我你们看完录像后的思想感情和录像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是什么?(欣赏小品《一张邮票》片断,内容:一个台湾姑娘为自己在台湾生活50年不能回家见亡母的爷爷寻找风筝邮票的故事)学生回答。

2、讲述半屏山一山两分的民间传说。

师: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是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共同的心愿,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台湾同胞们是如何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的!(听歌曲)

三、新授课:

1、切分节奏学习:

教师讲解、教授节奏时值,打法。

2、学习歌曲:

a.请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中所表达的深刻意义。

b.听录音,熟悉旋律。

c.学生跟琴视唱旋律,错处老师指导改正;在熟悉乐谱的基础上,跟琴演唱歌词。

d.分析歌曲及其演唱风格(略)在分析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完美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歌曲意味深长,感人至深。台湾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同的心愿,我们这节是音乐课,但是请不要把它看作一堂普通的音乐唱歌课,在歌曲中同学们一定学会了很多,懂得了很多,那么我们就在这首带着无数中国人民心声的歌曲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吧!(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本课是借助邮票这个小小的方寸世界,来折射祖国山河的壮丽与历史文化的灿烂。对此,学生很容易理解大致。如果能在某些具体的内容中让学生再次质疑,让学生进一步更深层次的理解文体,会更能有助于理解和文本内涵,激发爱国情感。反思课堂让我以旁观者的身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发扬优点,弥补遗憾。

《半屏山》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屏风。(多媒体显示)

师: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来说“屏”。

作者简介:陈从周:(1918—20xx),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多媒体显示)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二、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师: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生:“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多媒体展示)

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生:作者是从屏风的作用、分类和设置这三个方面来介绍有关屏的知识的。(多媒体显示)

◆屏风的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师: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哪一个字上?

生:“巧”

三、合作探究设置

问题情景一:

师:你认为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生: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欣赏、喜爱等感情。

(多媒体显示)明确:赞赏之情

1、把屏看作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表达作者对屏风的情有独钟;

2、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

3、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了。

设置问题情景二:

师: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词,有什么作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多媒体显示)

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的无限哀怨。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游园”一出。杜丽娘因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出自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写女主人公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点出了“屏”这种古代器具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文中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四、知识探究

(多媒体显示)

师: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有怎样的作用?生:举例子、分类别、引用

师:讨论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生:逻辑顺序

师:作为科学小品文,本文语言有何特点?生:准确、科学例:“?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

五、小结

师:作者开篇引用《秋夕》诗句,表达自己幼时对屏风充满了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接着抓住屏风在功用和设置上“巧”的特点,以生动的语言,从屏风的作用、分类和屏的设置这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结尾再次引用古诗佳句,抒发了对屏风的美好期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六、拓展延伸

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几幅图,然后用文字对它们作具体的介绍。(多媒体显示图画)

七、布置作业:

(多媒体显示)

1小练笔:说“扇”(剪纸、陶瓷、刺绣、中国结??)2课外收集与“屏”有关的诗词

《《半屏山》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