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3、能进行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教学设计
本节课采用学生发现,寻找问题,列出所要解决的知识点,然后进行系统化的指导,并进行一定的总结,将知识点进行深化和理解,达到教而会的目的。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离子反应
1、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试问1:C+O2是离子反应吗?
KClO3分解是离子反应吗?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实验2—1
没有明显变化
有白色沉淀生成
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仍然是自由移动的Na+、Cl—、K+、SO42—
反应的实质是:Cl—、Na+没有参加反应,Ba2+、SO42—生成了难溶的BaSO4
试分析:
Na2CO3+HCl
HCl+NaOH离子反应的条件:
①离子形成沉淀
②离子形成气体
③离子形成水
练习
2、判断下列物质之间能否进行离子反应KNO3 +NaCl
Na2CO3+ H2SO
4 MgO +HCl
BaCl2+ H2SO4
二、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怎样书写一个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呢?
2、书写步骤“四字诀”。
写
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改
把易容与水,易电离的物质改成离子的形式
删
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查
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写CuSO 4 +2NaOH ═Cu(OH)2 ↓+Na2SO 4
Cu2++SO 42 +2 Na ++2OH═Cu(OH)2 ↓
【特别提醒】(1)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常见的物质有:
①强酸:HCl、H2SO4、HNO3等。
②强碱:KOH、NaOH、Ba(OH)2等。
③可溶性盐:NaCl、K2SO4、NaNO3等。
(2)不能拆成离子,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①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
②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如H2CO3)、弱碱(如NH3·H2O)和水。
③气体:CO2、SO2等。
④单质:H2、Na等。
⑤氧化物:Na2O、Fe2O3等。
练习3、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铁与稀盐酸反应
氢氧化铁和盐酸
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
小结:介绍本节的三个知识点,加强练习。
课后作业:绩优学案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内容,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是学生微粒观、变化观形成的重要载体。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应用”对电离与离子反应的要求为:“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具体内容包括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等关键概念和电离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反应的本质等核心知识,也包括离子反应相关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更加深入,更接近事物的本质。而本节的内容更加深入系统地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真正使学生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可让学生初步建立基于微粒及微粒间相互作用认识物质结构与变化的观念和能力,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同时,本节内容也将为后续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研究微粒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准(20xx版)》还指出,学生应通过实验探究和联系实际的方式学习上述知识。因此,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联系实际、以综合问题解决为核心任务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将上述不同素养进行整合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
二、学情分析
离子反应的概念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发展微粒观,使其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又能够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分类视角和认识水平。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酸、碱、盐,并且能从宏观物质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但其认识水平较低,缺乏微观意识,难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酸、碱、盐在溶液中的行为,因此学生需要建立一个新的认识视角,认识物质,认识反应,将原有的宏观、孤立、定性的认识角度提升至微观、联系、定量的层面。
因此分析学生的障碍点:
1.认识停留在宏观层面:未建立电离、电解质等概念,难以准确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过程,也难以用符号表达。只能从宏观物质的角度认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2.认识停留在孤立层面:不能从微观角度分析溶液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即离子反应。
3.认识停留在定性层面:只关注离子的种类,不关注离子的数量,不能理解离子数量与物质宏观组成之间的关系。
结合上述学生的障碍点和发展点,需要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符合其认知发展的教学过程,初步完成微粒观的建立。
三、教学目标
1.从微观角度认识电解质。通过实验分析氯化钠溶液及熔融氯化钠的存在形式,建立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等关键概念,能用微观示意图将思维外显,能用电离方程式进行表征。
2.从微观角度认识反应。基于证据从微观的角度对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以氢氧化钡和硫酸为例)提出可能的假设,能认识离子数量与物质宏观组成之间的关系,能依据宏观现象分析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初步建立研究水溶液中物质反应的思路方法。 ……此处隐藏23675个字……、CH3COOH
质 (部分电离) 弱碱:如NH3 H2O、Cu(OH)2
水:H2O
[布置作业] P18习题一、1 习题四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13(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解质导电与金属导电的区别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
四、教学过程
〔引入〕物理学上,根据能否导电,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化学上,根据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学习电解质及其相互间反应的知识,对于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分析:
1、强调关键字。
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
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
小结:化合物:
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讨论1: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2: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注: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
一看:是不是化合物;
二看:是不是导电;(熔化或水溶液中)
三看:是不是自身电离。
〔问题〕相同条件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能力都相同吗?(引出强弱电解质)
(二)强、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小结] 电解质的分类:
1、强电质(全部电离)
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碱:如NaOH、KOH、Ba(OH)2
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
弱酸:如H2S、H2CO3、CH3COOH
弱碱:NH3·H2O、Cu(OH)2
其它:H2O: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CH3COOH易溶,是否属强电解质?
解答: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CH3COOH不能完全电离,是弱电解质。
思考: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导电能力是否相同呢?
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主要因素:
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数的多少。
练习: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浓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稀溶液的强。
(2)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强。
(3)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的多。
讨论4: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P30页)
酸、碱、盐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电离: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讨论:金属导电与电解质导电有何不同?
课堂小结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2、判断电解质要”三看”
3、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4、电离
第二节《离子反应》课堂测评训练题
练习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
B.在熔融或溶解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
C.在熔融或溶解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D.在熔融和溶液的状态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
2.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但溶于水后生成物属于电解质的物质是
A.金属钠
B.液氯
C.三氧化硫
D.乙醇
3.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磷酸
B、蔗糖
C、醋酸
D、硫酸钡
4.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离子的是
A、KClO3溶液
B、MgCl2溶液
C、液态HCl D、NaCl晶体
5.下列物质中全部都是弱电解质的是
A.CH3COOH、C2H5OH、NH3·H2O
B.HCl、KOH、NaHCO3
C.CH3COOH、H2O、NH3·H2O
D.BaSO4、CaCO3、HNO3
6.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A.固态氢氧化钠
B、液态氯化镁
C、氯化钠溶液
D、镁
7.把各组中的气体通入溶液中,溶液导电能力显著增强的是
A.C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
B.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NH3通入CH3COOH溶液中
D.NH3通入盐酸中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
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三氧化硫溶液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9.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① NaOH ② NH3·H2O ③ AgCl ④醋酸⑤NaHCO3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10.下列叙述中能说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A.熔化时不导电
B.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
C.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与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D.不是离子化合物是极性共价化合物